摘要
豆科植物在氮素缺乏的荒漠生态系统中大量存在,是该生态系统提供有效氮的中心,也是这一区域重要的先锋物种。该文选择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泛分布的弯花黄芪(Astragalus flexus)和镰荚黄芪(Astragalus arpilobus)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0~5、5~15 cm土层添加3种不同形态氮(15N-NH4+、15N-NO3-、15N-glycine),研究两种植物及各器官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分配策略。结果表明:(1)在不同土层中,两种植物均偏好吸收硝态氮,并且弯花黄芪、镰荚黄芪对硝态氮的最高吸收速率均为3.26、2.59μg·g-1·h-1。(2)在不同土层中,植物各器官间均对不同氮源吸收及分配有显著性差异(P15N吸收量均大于镰荚黄芪的,3种不同形态氮主要分配于叶。(3)在不同土层中,不同氮源对两种植物的贡献率均为15N-NO3->15N-glycine>15N-NH4+,硝态氮对弯花黄芪氮素吸收的贡献率在37%~41%之间,而对镰荚黄芪氮素吸收的贡献率最高可达45%。(4)植物各器官间均对不同形态氮的回收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茎>根,而在5~15 cm土层中,弯花黄芪表现为叶>根>茎。总体上,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态系统中,不同生活型豆科植物对氮素吸收及分配能力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并且受到不同土壤深度、氮形态的影响。该研究结果为新疆干旱、半干旱区豆科植物的氮吸收利用及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
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新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