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玉米肽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保护作用的剂量效应及其机制。方法 将70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均为7组,即对照组、模型组、玉米肽对照(CP)组、葛根素阳性对照组、玉米肽低、中、高剂量组,适应性喂养1周后开始实验。对照组和CP组喂养普通饲料,其余喂养高脂饲料,同时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纯净水,CP组和玉米肽低、中、高剂量组每天灌胃玉米肽溶液(800、400、600和800 mg/kg),葛根素阳性对照组每天灌胃300 mg/kg的葛根素溶液,周期为10周。每周记录体重和一般情况等,10周后取材检测比较7组大鼠各项指标。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玉米肽三个剂量组大鼠肝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P<0.05);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0.59、0.42、0.34和0.28,P<0.05)、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2.57、2.10、1.67和1.46,P<0.05)、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0.66、0.44、0.40和0.36,P<0.05)、瘦素(10.64、9.87、9.43和9.05,P<0.05)水平降低;血清白介素-6(74.61、61.66、51.12和35.68,P<0.05)与肿瘤坏死因子-α(100.18、74.13、67.44和48.46,P<0.05)水平降低;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1.38、19.41、14.98和8.44,P<0.05)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5.14、13.10、11.57和7.48,P<0.05)活性降低;肝脏TG(9.89、5.55、4.73和3.13,P<0.05)、TC(1.73、0.97、0.80和0.50,P<0.05)与FFA水平(1.81、1.11、0.77和0.70,P<0.05)降低;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21.36、15.24、12.75和10.87,P<0.05)与肝脏MDA(11.87、8.27、6.33和4.98,P<0.05)水平降低;血清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P<0.05),且作用效果与玉米肽干预剂量有关。肝脏体积逐渐变小,颜色由浅黄色向红棕色过渡。结论 玉米肽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防效果与其干预剂量有关。
-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