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界习惯从思想史的角度审视近代媒介的变迁,然而媒介发展虽体现了思想的演进,亦受制于商业的诉求。本文利用上海档案馆所藏上海书业同业公会档,审视上海出版界如何出于"成本"的考量而应对国民政府教育部汉字改革运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叶,国民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施行注音符号以及简化字,然而简体字改革遭到政界、文化界以及上海书业同业公会的诸多反对。虽有方案未尽完美的原因,但上海书业主要考虑简体字需要重新雕刻字模,浇铸铅字,成本高昂,库存压力极大,所以选择支持注音符号,而反对简体字。由于上海出版界执全国之牛耳,此次简化字推广无疾而终。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