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岩石圈流变学结构是控制不同构造环境下岩石圈形变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空间大地测量观测技术的发展,基于空间大地测量数据的震后形变研究对揭示断裂带内的力学性质和区域性岩石圈流变学结构已成为可能.该文首先基于岩石力学的摩擦和流变学实验,对余滑和分布式韧性流的构造物理背景进行了分别阐述,并介绍了震后形变数值模拟中本构关系和数值模型的发展.数值模型主要有解析、半解析和纯数值3类,涉及的本构关系包括基于速率-状态摩擦准则的余滑以及分布式韧性流中常用的线性流变学模型(麦克斯韦尔体和标准线性固体)和瞬态流变学模型(宏观经验性的伯格斯(Burgers)体和微观幂律流变律).然后以美国南加州1992年Landers MW7.3地震和1999年Hector Mine MW7.1地震震后形变研究为例,介绍了震后形变的研究进展.最后回顾了大陆岩石圈流变学结构的研究进展,并以震后形变研究中的流变学结构("三明治模型"和"焦糖布丁模型")存在的争议为例,说明了岩石圈流变学结构研究所具有的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