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干预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冠心病PCI患者128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自我管理干预, 观察组采用基于问题导向的自我管理干预。干预6个月, 比较2组自我管理能力、心功能、生命质量等指标。结果干预后6个月, 观察组实际完成58例, 对照组实际完成62例。干预前2组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分、心功能指标及西雅图心绞痛问卷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疾病知识管理、症状管理、急救管理、日常生活管理、不良嗜好管理、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分别为(16.34 ± 2.36)、(13.36 ± 2.42)、(12.26 ± 2.23)、(17.45 ± 2.74)、(16.52 ± 2.45)、(12.16 ± 2.15)、(103.54 ± 14.32)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32 ± 2.45)、(12.45 ± 2.23)、(10.75 ± 2.32)、(16.05 ± 2.45)、(15.24 ± 2.53)、(10.36 ± 2.24)、(94.09 ± 13.3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4~4.59, 均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为(34.39 ± 6.75)、(52.60 ± 6.31) mm,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56 ± 6.52)、(55.79 ± 5.74) 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2.90, 均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分别为(44.25 ± 3.65)%、(23.86 ± 2.41)%,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24 ± 3.52)%、(22.26 ± 2.5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3.56, 均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发作程度、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生命质量评分分别为(73.09 ± 8.13)、(68.21 ± 10.15)、(74.10 ± 4.45)、(79.36 ± 8.21)、(76.53 ± 9.43)、(72.26 ± 9.12)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15 ± 8.11)、(59.38 ± 10.23)、(63.51 ± 5.23)、(62.45 ± 8.16)、(67.68 ± 9.20)、(63.44 ± 8.6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74~11.91, 均P<0.05)。结论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 促进术后心功能恢复, 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 单位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