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与外围的金塔南山分别限定了酒东盆地的南北边界,构成了盆山耦合的宏观地貌体系。起源于祁连山的北大河北流进入酒东盆地后,沿近东西走向的金塔南山南麓发育了系列与山体平行的纵向河道,然后径直转向北流经鸳鸯峡谷出盆地,形成了贯通水系格局。野外地貌与沉积追踪考察发现,沿金塔南山南麓分布3条被遗弃的河道,它们东西向延伸,两端与北大河现代河床靠拢,为该河流的古河道。根据年代由老到新的原则,依次将它们命名为古河道1至3,并对其主槽沉积的上覆泥炭样品进行加速器14C测年。结果显示,古河道1至3分别在7471 cal.a B.P.、7434 cal.a B.P.和5706 cal.a B.P.被遗弃。基于此,论文初步重建了北大河沿金塔南山南麓的迁移过程,并进一步与区域冰芯气候记录和金塔南山北缘断裂的古地震数据对比,发现河道面向山体北移发生在气候变暖和构造相对平静期,而背向山体快速南移则主要对应于气候变冷和构造相对活跃期。因此,在活动构造区河道迁移可能是河流综合响应亚轨道时间尺度气候波动和流域快速构造活动的结果。结合区域活动构造的研究成果,论文进一步揭示北大河河道迁移可能反映了青藏高原中全新世以来向东北缘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