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心脏黏液瘤患者心功能分级和栓塞发生情况及其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本院83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肿瘤最大径、血小板计数(PL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差异,并比较发生下肢血管或脑栓塞患者与无栓塞患者肿瘤最大径、PLT、LVEF、PT及Fib的差异。结果:83例患者中,发生胸闷/胸痛18例(21. 69%),心悸/气促72例(86. 75%),下肢水肿13例(15. 66%),全身乏力17例(20. 48%);心脏听诊可闻及收缩期杂音22例(26. 51%),闻及舒张期杂音29例(34. 94%),双期杂音7例(8. 43%);心功能分级以Ⅱ级为主,其中Ⅰ级11例(13. 25%),Ⅱ级60例(72. 29%),Ⅲ级8例(9. 64%),Ⅳ级4例(4. 82%)。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室黏液瘤9例(10. 84%),右心房黏液瘤7例(8. 43%),左心房黏液瘤71例(85. 54%),心包积液10例(12. 05%)。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不齐5例(6. 02%),ST-T段改变19例(22. 89%),窦性心动过速7例(8. 43%),左心房肥大2例(2. 41%),右心房肥大1例(1. 20%),心房颤动2例(2. 41%)。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患者PT、Fib及PLT随之增高(P <0. 05),而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肿瘤最大径和LVEF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 0. 05)。83例患者中,9例(10. 84%)出现下肢血管或脑栓塞,此类患者PT、Fib及PLT较无栓塞者明显升高(P <0. 05),而肿瘤最大径和LVEF与无栓塞者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心脏黏液瘤患者心功能分级以Ⅱ级为主,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血管或脑栓塞,且患者心功能分级与栓塞的发生与凝血功能关系密切。
-
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