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耕地“占补平衡”与“进出平衡”是架构中国耕地保护政策体系的制度核心,可补充类耕地资源整治是落实耕地保护“双平衡”政策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耕地保护“双平衡”政策视角,探索性地提出了可补充类耕地资源的概念内涵及其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SOFM等方法对广东省县域单元可补充类耕地资源适宜状况进行评价、分级与整治分区。结果表明:广东省可补充类耕地资源较为丰富,其中后备补充类、即可补充类与工程补充类的面积占比分别为19.69%、35.72%、44.59%,大量可补充类耕地资源当前为林果产品和水产品生产用地。广东省可补充类耕地资源适宜等级从高到低(高度适宜、较高适宜、中度适宜、较低适宜、低度适宜)面积占比依次为14.20%、33.69%、22.42%、17.74%与11.95%,适宜程度较高地区主要分布在西翼、东翼与肇庆市。广东省可补充类耕地资源优先整治区、重点整治区、选择整治区与后备整治区的农业生产环境差异较大,为此需要差异化地采取行政干预、工程提质、组织引导、激励奖补等措施。本研究可为指导广东省耕地保护“双平衡”政策的调整、制定与落实提供参考,并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