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婴儿分泌性中耳炎(SOM)影响因素,探讨婴儿SOM临床干预措施。方法对确诊为SOM的65例(112耳)婴儿进行跟踪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2次,随访时对每例患儿复查声导抗、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ABR)、耳纤维内镜组合检查,分析其SOM病情的变化,且在随访时询问家长患儿是否有反复呛奶、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及是否处于二手烟环境等影响因素。结果第1次随访时存在不同颜色鼓室积液耳转归为正常声导抗结果为:淡黄色积液、琥珀色积液、咖啡色积液转归分别为26、25、15耳,转归比分别为68.42%、59.52%、46.88%;第2次随访时存在不同颜色鼓室积液耳转归为正常声导抗结果为:淡黄色积液、琥珀色积液、咖啡色积液转归分别为10、9、7耳,转归比分别为83.33%、52.94%、41.18%。首次确诊时ABR阈值、第1次随访ABR阈值、第2次随访ABR阈值逐渐降低,两两之间具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病例中未痊愈的患儿与反复呛奶、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及是否处于二手烟环境显著相关(P<0.05)。结论淡黄色积液型SOM转归为正常声导抗的几率最大,琥珀色次之,咖啡色最小;SOM有较强的自愈性,有效的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正确指导患儿家长喂养和生活环境管理有助于婴儿分泌中耳炎的康复。
-
单位昆明市儿童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