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图像流式细胞仪在贝类血细胞分类中的应用。[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血细胞侧向散射强度和面积测量的自动化方法,并与显微观察对比其在文蛤和菲律宾蛤仔血细胞分类中的效果。[结果]参考显微镜下可辨识的胞内颗粒结构,2种贝类的血细胞均可分为无颗粒、小颗粒及大颗粒3类,但基于人工辨识的统计结果缺乏量化标准,因此波动较大。图像流式细胞仪通过定量分析可以获得更精细、准确的测量结果。根据侧向散射强度和面积差异,将文蛤和菲律宾蛤仔的血细胞分成无颗粒、小颗粒、中颗粒及大颗粒4类,占比分别为(6.59±1.11)%和(30.03±1.87)%、(34.85±2.95)%和(58.50±5.73)%、(21.95±0.75)%和(6.03±1.44)%、(36.75±4.75)%和(5.36±2.38)%。2种贝类血细胞都呈现出由无颗粒细胞到大颗粒细胞逐渐增大的趋势。[结论] 2种方法的分析结果既有联系又不完全一致。相较于显微观察,图像流式细胞仪利用精确的量化标准可辨识出更多的细胞类群,提示综合利用不同的特征差异还可以获得更精细的分类结果。此外,自动化的定量测量准确性好、通量高,是今后贝类血细胞分析的重要方法。
-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