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解决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单一品种的池塘养殖瓶颈问题,开发和建立多物种、多营养层次的生态立体种养池塘生态系统,于2019年研究了暗纹东方鲀(1.2万尾/hm2)、凡纳滨对虾(Litopeneaus vannamei)(24万尾/hm2)和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的立体种养模式与暗纹东方鲀传统单养模式(1.5万尾/hm2)的水质变化及养殖能效差异。结果显示:暗纹东方鲀立体种养模式和传统单养模式池塘水体的pH、总氨氮(TAN)、亚硝酸氮(NO2-N)和硝酸氮(NO3-N)等水质指标数值保持在较理想范围内,这些指标中除了7月8日立体种养模式的NO3-N显著低于传统单养模式外,其他在两种模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立体种养模式的叶绿素a质量浓度明显低于传统单养模式。两种模式的总氮均值分别为1.38~3.96 mg/L和1.04~3.20 mg/L,养殖中后期(7月24日—10月11日),立体种养模式的总氮高于传统单养模式。立体种养模式的总磷(TP)变化随养殖时间呈现缓慢平稳上升趋势(0.26~0.42 mg/L);而传统单养模式总磷质量浓度在养殖中期较高、前期后期较低。除了5月6日监测化学耗氧量(COD)质量浓度相对较高外,其他监测的时间点两种养殖模式的COD质量浓度相对较稳定,均值为6.79~10.24 mg/L和6.83~9.15 mg/L,两模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固体总悬浮物(TSS)质量浓度总体较高,特别是6月13日的水源、7月24日及8月19日的传统单养模式和9月15日的立体种养模式的TSS质量浓度均超过150 mg/L。各监测时间点的TSS质量浓度在两种养殖模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模式暗纹东方鲀的养殖有助于池塘水体的pH、TAN、NO2-N和NO3-N的净化,对水体中总磷(TP)和TSS的影响不明显,但会造成水体中总氮(TN)和COD质量浓度升高。立体种养模式和传统单养模式的暗纹东方鲀生长没有显著性差异,放养密度(1.2万~1.5万尾/hm2)没有造成暗纹东方鲀生长的空间胁迫。除了立体种养模式的暗纹东方鲀的单位产量(3 426.0 kg/hm2)显著低于传统单养模式(4 055.7 kg/hm2)外,立体种养和传统单养模式的暗纹东方鲀的出池规格(293.30 g/尾和297.53 g/尾)、成活率(97.38%和94.60%)以及饵料系数(2.83和2.91)均无显著性差异。立体种养模式下套养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良好:产量为3 056.6 kg/hm2,规格为22.48 g/尾,存活率为78.17%,饲料系数为0.68,鱼虾叠加后的饲料系数总体为1.39。相对于暗纹东方鲀传统单养模式,立体种养模式在养殖尾水排放减少11.1%的前提下,每公顷增效87 675元,每667 m2增效5845元。

  • 单位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