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精细化研究轨道站点辐射范围空间形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建立轨道交通与建成环境长效互动机制,指导基于TOD发展模式的轨道站点周边用地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精准地表达站点辐射范围的形态规律,本文以厦门为例,通过高德通勤OD数据和高德路径规划数据获得轨道各站点的实际客流来源空间分布,借助标准差椭圆法建立了扁率、相对距离、夹角、沿线偏移程度4个描述站点辐射范围形态的指标体系。基于指标体系归纳轨道站点辐射范围的空间形态类型,并揭示各种形态类别下的站点与周边建成环境及站点属性等因素的影响关系。结果显示:厦门市岛内站点辐射范围偏心程度更小且方向更加显著,多数站点与线路趋于垂直关系且趋于向线路垂直一侧偏移。站点可根据偏心程度的不同分为耦合服务类、偏心服务类和完全离心类站点,并进一步分为8种形态,其空间分布存在一定聚集现象。用地布局及开发程度、站点间距及布局、区位环境等影响因素,会使站点形成不同的辐射范围形态。结果对于补充轨道站点辐射范围的研究方法和提高轨道交通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
单位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华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