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高原运动员和平原运动员进行4周高原训练后,对其低氧适应和运动心肺功能指标进行研究分析,掌握其特征性差异、分析对其影响的可能原因,进而为全面提升高原训练科学化水平提供指导依据。结果表明:(1)4周高原训练后,高原组和平原组的SPO2值在高原训练期间始终保持在94%以上,且高原组的SPO2值好于平原组;(2)HR值均在高原第2周上升至最高值,较初期值显著增加(P<0.01)。随后高原组HR值出现下降并在训练末期与初期值基本保持一致,而平原组呈现先下降再增加的变化,总体各阶段HR值均高于初期值(P>0.05);(3)4周高原训练后,高原组的VO2max和VE值出现下降,且VE值显著低于平原组(P<0.05),而平原组则与初期值水平保持一致。结论:(1)4周高原训练后,高原和平原运动员均表现出较好的低氧适应能力,且高原运动员的低氧适应能力好于平原运动员;(2)平原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摄氧能力出现下降,肺通气值却与初期水平相一致,可能与平原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强度持续偏大、机体出现疲劳有关。高原训练对其呼吸肌功能产生了有效锻炼,呼吸肌力量得到增强,肺通气值未出现下降,表明平原运动员的肺通气功能得到有效提高。而高原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在训练后期较低,未对心肺功能产生较明显的刺激,机体摄氧量值出现了下降;(3)高原运动员的HRmax、氧脉搏值均显著好于平原运动员,主要与本次高原训练负荷量与强度安排合理对心肺功能产生了较好的刺激且机体适应较好有关,高原运动员的有氧储备能力得到提高。
-
单位国家体育总局; 青海省体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