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12年上海市户籍女性乳腺癌发病特征分析

作者:吴春晓; 郑莹; 鲍萍萍; 黄哲宙; 张敏璐; 顾凯; 向詠梅; 彭鹏; 龚杨明; 仲伟鉴*
来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7, 51(08): 692-697.

摘要

目的分析2003—2012年上海市女性乳腺癌病例发病特征,并与国际数据进行比较。方法病例资料来自上海市恶性肿瘤病例报告登记系统中记录的2003—2012年诊断的所有女性乳腺癌病例。恶性肿瘤病例登记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户籍及居住地址、诊断部位或名称、病理学类型、首次诊断日期、诊断依据、诊断时期别等。2012年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东亚地区和中国的恶性肿瘤发病数据来自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GLOBOCAN 2012数据库;2008—2012年美国恶性肿瘤发病数据来自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SEER 18数据库。计算上海市女性乳腺癌年均发病例数、平均年龄、构成比、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标化发病率。结果 2003—2012年,上海市新诊断女性乳腺癌病例41 991例,年均4 199例,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的17.23%,发病率为60.90/10万,标化发病率为33.90/10万。2008—2012年,年均发病4 528例,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的16.97%,发病中位年龄为56岁,平均年龄为57.73岁,发病率为64.23/10万,标化发病率为35.00/10万(高于2012年中国、东亚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的22.1/10万、27.0/10万和31.3/10万,低于世界水平的43.1/10万;低于2008—2012年美国黄种人的68.77/10万);2003—2007年,年均发病3 869例,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的17.54%,发病中位年龄为53岁,平均年龄为56.44岁,发病率为57.42/10万,标化发病率为32.69/10万。2008—2012年,年龄别发病率曲线存在一个从50~74岁跨度长达25岁的高峰平台,相比2003—2007年的高峰平台起始年龄推迟5岁,终止年龄推迟10岁。结论 2008—2012年,上海女性乳腺癌标化发病率高于2012年中国、东亚地区和发展中国家,低于世界水平;低于2008—2012年美国黄种人;相比2003—2007年,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增高,发病中位年龄、平均年龄和年龄别发病率高峰平台起止年龄推迟。

  • 单位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