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家臣叛乱和"陪臣执国命"局面的形成是春秋时期卿大夫势力强大后,放任其家臣掌权而积累的恶果,但这并不是各国出现的普遍现象,以鲁国最为典型,破坏性也最强。盘根错节的宗族势力及对分封制、采邑制的固守是鲁国家臣叛乱的历史根源,鲁国卿大夫的综合素质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因素,此外齐鲁之间的对抗为鲁国家臣的反叛提供了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