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高校劳动教育由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缺位,使其在劳动认识、劳动实践、劳动体验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从真、善、美三个维度,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进行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合感受性解读,进而提出劳动价值、劳动选择、劳动主体三种教育,对于有效开展高校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