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西方近现代以来,随着感性认识范围的不断扩大,那些古拙的、质朴的,甚至古怪的、荒诞离奇的等不和谐的题材逐渐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这些不和谐的形式往往被视为“丑”。由“丑”到“审丑”,并成为美学的一个范畴是感性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中也有“丑”这个词语,它更多地受庄禅哲学的影响,在审美上更近于“拙”。中国社会走向现代的进程,是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社会结构、生存状态和文化的转变在人们内心形成了深层的矛盾。在此社会背景下,艺术家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文化嬗变中的矛盾心态,以自然对抗伪善,甚至以“丑”的形式与传统社会中的最高审美理想“中和”形成对立。中西艺术有相通之处,但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选择,“丑”这一美学范畴在中西艺术中也存在相异之处。因此,到历史的纬度之中,通过对中西文化和艺术的对比,从美学的角度厘清它的所指、内涵和外延,才能更好地理解现代进程中“丑”的艺术。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