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伴随着项目制的普遍运用,经营村庄声誉成为基层政治场域中的一种典型现象。在对声誉概念的内涵及其特性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将这种村庄集体行为取向在学理层面上概括为"声誉经营",并进一步从治理资源分配和治理绩效两个维度分析围绕声誉经营行为所呈现的治理逻辑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社会后果。结果表明:村庄声誉决定着项目资源的具体分配规则,信息不对称为相关利益主体提供声誉经营的空间和可能,使得个体村庄在获取政治资源时并不必然具有相应的社会基础。其后果在于,社会基础较好的村庄尚能运用声誉经营所得到的治理资源促进村庄发展,激发村庄政治活力,而大多数村庄却陷入"资源消解自治"的长久治理困境之中。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