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忍"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在人们认知里的重要成果,"忍"具有本土性,根源性,综合性。忍文化共存于儒释道体系里,儒家的"忍"体现在以"仁"为中心;道家主张"知足、不争、寡欲";佛教思想认为人生苦难要通过涅桀解脱,达到无我的最高境界。而孟子以独到的忍性观处之,坚忍其性,使不违仁。为此他高扬"仁义"的大旗重新解释仁义,提出不忍是仁的发端,而后将不忍扩充发展到忍,对当今社会有很重要的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