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0 μm级耳科专用CT的前庭导水管峡部形态与梅尼埃病关系评估

作者:赵磊; 赵鹏飞*; 吴倩; 张征宇; 丁贺宇; 吕晗; 尹红霞; 汤若薇; 徐宁; 李静; 杨正汉; 龚树生; 王振常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47): 3880-3884.
DOI:10.3760/cma.j.cn112137-20210816-01833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10 μm级耳科专用CT评估前庭导水管(VA)峡部形态与梅尼埃病(MD)的发生、病程及听力障碍程度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13例梅尼埃病患者的资料, 其中男4例, 女9例, 年龄16~77(56±16)岁。所有患者均使用10 μm级耳科专用CT检查。纳入病变侧耳为患侧组(14侧), 非病变侧耳为健侧组(12侧), 按1∶2侧纳入性别、侧别匹配的无外、中耳病变者为对照组16例(28侧), 其中男4例, 女12例, 年龄16~77(56±14)岁。以水平半规管显示最大层面为标准横断面, 在此图像上连续观察, 根据VA峡部显示情况分为Ⅰ~Ⅳ级。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患侧组、健侧组、对照组间VA峡部形态的差异, 以纯音测听(PTA)结果评估听力障碍程度, 分为正常/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极重度听力障碍。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患侧VA峡部形态评级与年龄、病程、听力障碍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患侧组中VA峡部形态Ⅰ、Ⅱ、Ⅲ、Ⅳ级占比分别为28.6%(4/14)、42.9%(6/14)、21.4%(3/14)、7.1%(1/14), 健侧组中占比分别为0(0/12)、33.3%(4/12)、33.3%(4/12)、33.3%(4/12), 对照组中占比分别为0(0/28)、7.1%(2/28)、64.2%(18/28)、28.6%(8/28)。MD患侧组VA峡部评分[M(Q1, Q3)]低于MD健侧组[2(1, 3)比3(2, 4)]及对照组[2(1, 3)比3(3, 4)](均P<0.05)。MD患侧VA 峡部形态与年龄呈负相关(r=-0.81, P=0.002), 与病程、听力障碍程度间均无相关性(r=-0.40、-0.26;均P>0.05)。结论 MD的VA峡部狭窄, 可能是引发MD的解剖因素。

  • 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