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合成酶基因CYP17 CYP19和HSD17β1多态性对乳腺癌患病风险的交互作用研究

作者:王远萍; 李卉; 李佳圆; 袁萍; 杨非; 雷放鸣; 庞轶; 郭洁
来源:中华肿瘤杂志, 2009, 31(12): 899-903.
DOI:10.3760/cma.j.issn.0253-3766.2009.12.005

摘要

目的 探讨雌激素合成酶基因CYP17、CYP19和HSD17β1多态性与女性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按年龄和绝经状态匹配病例和对照200对.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一般人口学特征、膳食因素和生殖生育因素等信息,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法,对CYP17(T1931C)、CYP19(Arg264Cys)和HSD17β1(A1954G)3个酶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检测,用多因子降维法(MDR)模型分析基因一基因交互作用,根据MDR模型结果,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交互项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危险度.结果 CYP17、CYP19和HSD17β易感基因型的独立主效应与乳腺癌的患病危险均无关联(OR≈1,均P>0.05).MDR模型中最佳正交互模型是CYP17(T1931C)和HSD17β1(A1954G)的联合作用,Sign检验P=0.05,检验样本平衡准确度为56.00%,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BMI、服用雌激素、初产年龄、未足月产次和哺乳时间后,CYP17(T1931C)和HSD17β1(A1954G)的交互变量与乳腺癌的患病风险呈正关联(调整OR值为2.52,95%CI为1.54~4.11).结论 CYP17(T1931C)和HSD17β1(A1954G)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

  • 单位
    四川省肿瘤医院; 四川大学; 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公共卫生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