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子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妇女健康[1],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与宫颈癌的关系已越发引起人们关注,HPV早期基因编码产物中,E6蛋白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能够降解P53蛋白,激活端粒酶,阻碍细胞凋亡的发生,已成为宫颈致癌的研究热点[2]。笔者主要阐述了HPV16E6的致癌机制,对其与宫颈癌发病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对宫颈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 HPV分子结构特点HPV病毒是一种双链环状DNA病毒,其基因组可分为早期区域(E区)、晚期区域(L区)和非编码长控区域(LCR)。E区中,E1、E2、E5蛋白参与病毒复制;E4蛋白与病毒成熟有关;E6蛋白和E7蛋白主要与HPV的致癌性有关。L区主要编码病毒结构蛋白。LCR区主要是负责其转录和复制的调控,不参与蛋白的编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