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提出“美育”概念的德国戏剧家席勒在其《美育书简》中讲到,任何在现象中出现的事物都具有物质状态、逻辑状态、道德状态和审美状态。以具体的人而论,可以从行动、智慧、人格和气质这四个方面来认识与把握。所以,一个人的气质里,不仅有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还有他所接受的审美教育。丰子恺认为,欣赏艺术直接的效果就是可以获得自由和天真的乐趣,间接的效果是能够远功利和归平等。一个懂得自由和天真的乐趣的人,自然也是能够远离功利扰攘、视万物为一体的人,如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亦如辛弃疾“见青山多妩媚”。这样的人,自然会有高阔辽远的精神境界和生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