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在患者状态指数(patient state index, PSI)监测下, 复合输注不同配伍浓度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对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患者全身麻醉效果及复苏质量的影响, 并确定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最佳配伍方案。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患者184例, 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1部分根据概率单位Probit回归分析法分别计算输注效应室浓度,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患者分为瑞芬太尼2 μg/L组(Rl组, 20例)、瑞芬太尼4 μg/L组(Rm组, 23例)和瑞芬太尼6 μg/L组(Rh组, 21例)。计算3组患者丙泊酚的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EC50)、95%效应浓度(95%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EC95)及其95%CI。第2部分招募120例患者, 按照瑞芬太尼和丙泊酚不同效应室浓度配伍方案,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40例):瑞芬太尼2 μg/L+丙泊酚3.9 mg/L组(Rl+Ph组)、瑞芬太尼4 μg/L+丙泊酚组3.4 mg/L(Rm+Pm组)和瑞芬太尼6 μg/L+丙泊酚2.7 mg/L组(Rh+Pl组)。记录3组患者手术时长、血流动力学不良事件、苏醒时长、拔管时长和PACU停留时长, 记录拔管后15 min、30 min、1 h和术后24 h的VAS疼痛评分, 记录拔管后24 h内的人工按压镇痛泵情况和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 术后24 h恶心呕吐、术后躁动和术中知晓的发生率。按手术时间将3组患者再次分组, 分别纳入上午组(8:00~12:00, 64例)和下午组(12:00~18:00, 49例), 记录患者的苏醒时长、拔管时长和PACU停留时长。结果 3组患者丙泊酚的EC50及95%CI分别为3.0(2.52~3.79)、2.4(1.86~3.11)mg/L和2.1(1.63~2.42)mg/L, EC95及95%CI分别为3.9(2.44~8.79)、3.4(2.86~8.59)mg/L和2.7(2.35~5.22)mg/L。与Rl+Ph组和Rm+Pm组比较, Rh+Pl组的苏醒时长、拔管时长和PACU停留时长缩短(P<0.05);Rl+Ph组PACU停留时长多于Rm+Pm组(P<0.05)。3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血流动力学不良事件(心动过缓、心动过速、高血压和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拔管后15 min、30 min、1 h和术后24 h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无需人工按压镇痛泵及使用补救镇痛药物。3组患者恶心呕吐、术后躁动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组患者无术中知晓情况发生。上午组和下午组患者苏醒时长、拔管时长和PACU停留时长较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SI指导下, 复合输注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6 μg/L、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为2.7 mg/L时患者能保持良好的麻醉效果, 有利于术后早期苏醒, 更快拔除气管导管, 缩短PACU停留时间。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