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12家医院宫颈癌机会性筛查资料分析

作者:屠铮; 徐爱娣; 卞美璐; 吴瑞芳; 钱德英; 赵健; 耿力; 李隆玉; 李力; 周琦; 洪颖; 刘玉玲; 魏丽惠
来源: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9, 25(05): 278-281.
DOI:10.3969/j.issn.1003-6946.2009.05.010

摘要

目的:探讨中国不同地区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价值。方法:收集分析2005年全国12家医院门诊进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OS)的资料,筛查方法包括液基细胞学、巴氏细胞学、高危型HPV检测,以及中国癌症基金会推荐的Ⅰ方案(液基细胞学检查加高危型HPV DNA检测)、Ⅱ方案(巴氏涂片加高危型HPV DNA检测)、Ⅲ方案(醋酸白肉眼检查法);并经阴道镜检查,病理确诊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结果:共收治门诊患者1242952例次,其中接受OS202231例次,占门诊例次16.27%。筛查方法依次为液基细胞学84082例(41.58%),巴氏细胞学79426例(39.27%),Ⅰ方案23658例(11.70%),Ⅱ方案6504例(3.22%),检测HPV筛查者5976例(2.96%);Ⅲ方案2585例(1.28%)。最普遍采用的筛查方法是细胞学检查(液基及巴氏方法)占95.76%。检出宫颈癌前病变(CINⅠ+CINⅡ+CINⅢ)共5146例(2.54%),宫颈癌1134例(0.56%)。结论:医院内就诊人群宫颈病变检出率高,应高度重视其机会性筛查,及时进行规范性治疗。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