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椎体分区"在指导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市骨科医院脊柱骨科采用单侧入路PVP治疗的89例OVCF患者资料。其中男37例, 女52例;年龄(70.5±4.8)岁, 范围值为60~80岁。采用"椎体分区"法将患者分为a区组(32例)、b区组(20例)、c区组(21例)、d区组(11例)、e区组(0例)、f区组(5例)。通过比较各区组术前、术后1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率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善率评价疗效, 通过比较各区组术后DR正位和侧位骨水泥面积之和与椎体面积之和占比(简称骨水泥弥散面积占比)及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评价影像学疗效。结果手术前后VAS评分改善率:a区组[77.8(75.0, 82.5)%]>b区组[71.4(71.4, 71.4)%]>c区组[66.7(66.7, 66.7)%]>d区组[60.0(60.0, 62.5)%]>f区组[57.1(50.0, 57.1)%], 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ODI改善率:a区组(58.0%±4.2%)>b区组(47.5%±2.5%)>c区组(42.9%±2.9%)>d区组(39.6%±3.2%)>f区组(34.2%±8.4%), 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水泥弥散面积占比:a区组(76.9%±3.5%)>b区组(71.3%±3.1%)>c区组(66.1%±3.6%)>d区组(60.2%±2.6%)>f区组(54.0%±4.2%), 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 其中椎体前渗漏3例(a区组1例, b区组2例), 渗漏入椎旁静脉丛4例(c区组、d区组各2例), 无椎管内渗漏, 无神经受压及损伤症状。结论在单侧入路PVP治疗OVCF中, "椎体分区"能够指导骨水泥注射, 提示了最佳及应避免的位置。
-
单位郑州市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