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某综合医院首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HIV/AIDS患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首次确诊并有病历信息的HIV/AIDS患者资料,对其流行病学信息、临床特征以及机会感染谱进行分析。结果 1 036例首诊HIV/AIDS患者主要来源于成都市外的四川省其他地区,男女性别比为3.26∶1,年龄主要集中在15~59岁(83.20%),职业分布中家务及无业占比最多(36.39%),文化程度中初中占比最多(27.70%),婚姻状况中已婚占比最多(52.41%);民族中汉族占比最多(87.64%);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82.05%),其中异性传播占65.64%,同性传播占16.41%。确诊患者临床科室来源广泛,位居前5位的临床科室分别为通科门诊、感染中心、急诊科、皮肤性病科和神经内科。66.99%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33.01%的患者出现1种或以上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有发热、乏力和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临床表现。HIV/AIDS患者临床分期以无症状期和AIDS期为主,占98.65%。首诊HIV/AIDS患者中,内科患者明显多于外科患者,内科患者主要就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头痛、乏力和腹痛;外科患者主要就诊症状包括头痛、腹痛和淋巴结肿大。与外科HIV/AIDS患者相比,内科患者更年轻(Z=-2.647,P=0.008)、血小板计数更低(t=-2.110,P=0.036)、CD4+T淋巴细胞计数更低(Z=-4.639,P<0.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同性传播的HIV/AIDS患者相比,异性传播的患者更年长(t=25.477,P<0.001)、CD4+T淋巴细胞计数更低(Z=-2.779,P=0.005),且在男性中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更低。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患者共214例(20.66%),合并肿瘤的患者共50例(4.83%)。结论该综合性医院HIV/AIDS患者就诊科室来源广泛,以汉族、已婚男性为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常见临床症状有发热、乏力、咳嗽咳痰、头痛、腹痛和淋巴结肿大,需重视合并机会性感染以及肿瘤的诊疗。
-
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