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存及不存的漠南蒙古土默特地区汉藏结合式寺院殿堂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历史文献,对17世纪末蒙古早期汉藏结合式措钦大殿形制的源流进行探究。提出其以席召式及小召式两种形制并行,并非单线发展。其式样源头皆来自与东蒙古有关的青海地区,在外引过程的同时产生内创活动,形成有异于青海地区的同类型殿堂形制,并揭示出影响其发生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