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实现碳中和使中国经济社会系统面临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等共生复杂关系和谐演化的诸多挑战。马克思在假设自然环境可以无限供应资源和消纳废物的基础上提出“两种生产理论”。聚焦拓展的环境生产维度,构建“人—物质—环境”三种生产分析框架,系统论证了实现碳中和的关系解构、实现机理和技术保障。(1)理论解构生产系统协同的多重关系:以人的发展解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需求牵引驱动社会变革;以物质生产系统高质量发展为承载主体,通过能源转型驱动经济绿色革命;以环境生产碳中和为目标诉求,通过降碳增汇驱动生态优化;以三种生产交互界面为突破点,通过管理、技术和文化层面有效协同形成驱动合力。(2)诠释论证协同驱动碳中和的实现机理:统一“发展和减排”关系,改革供需结构驱动三种生产螺旋上升;统筹“整体和局部”关系,因地制宜锚定主阵地提高效率保障公平;优化“短期和中长期”关系,精准设计一致性持续规划目标。(3)科技是实现碳中和的战略支撑:基于物质生产系统内部及其和环境生产系统的交界面,提出聚焦效率提升、排放控制、原料替代和新应用技术等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的策略。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