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排龈方法对牙周组织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权; 秦芬; 陈永吉; 李娟; 胡媛媛; 刘彩云; 冷卫东
来源: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6, 35(01): 37-40.
DOI:10.13819/j.issn.1006-9674.2016.01.010

摘要

目的:观察对比机械法、高频电刀法、激光法排龈对龈沟液及成分的影响,筛选出对牙周组织影响最小的操作方法。方法:将20名受试者随机化分组,每名受试者口内的3个第二前磨牙分别采用机械法、高频电刀法、激光法排龈,分别提取受试牙位排龈前、排龈后30 min、1 d、3 d、7 d、14 d、21 d的龈沟液,检测其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水平。结果:⑴排龈后1 d时三组AST均达到各自峰值,机械法排龈组AST最高,且与排龈前有明显差异(P<0.05),与同一时相的激光法有明显差异(P<0.05),3 d后下降,14 d后恢复至排龈前水平;⑵3 d后机械法排龈组ALP较对照组增加(P<0.05);高频电刀组、激光组与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7 d时恢复至排龈前水平;⑶激光法排龈组AST及ALP增加较电刀法及机械法少(P<0.05).结论:激光法排龈对牙周组织影响最小,可作为排龈的首选方法。

  • 单位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