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阻力指数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短期和长期心脏收缩功能的价值

作者:单安琪; 李飞; 康丽娜; 张静梅; 张宁; 王涟; 徐标; 王昆*
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9, 35(08): 691-696.
DOI:10.13201/j.issn.1001-1439.2019.08.004

摘要

目的:评价微循环阻力指数(the index of microcirculation resistance,IMR)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短期和长期心脏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随机分组,试验组给予血栓抽吸后冠状动脉(冠脉)内血栓部位注射固定剂量的尿激酶10万单位、替罗非班5ml及硝酸甘油200μg,对照组给予血栓抽吸。通过IMR评价两组术中即刻的再灌注情况,以TIMI 3级、TMPG 3级、STR大于70%比例作为即刻疗效评价指标。术后测量患者3个月和1年的心脏收缩功能,通过相关性分析评价IMR和左室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完成1年随访。梗死相关血管左前降支的IMR值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31.50±13.39)U∶(62.72±22.80)U,P=0.002];两组术中即刻TIMI 3级血流比例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TMPG 3级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15(68.2%)∶8(33.3%),P=0.006],术后2hSTR比例试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14(63.6%)∶6(25.0%),P=0.016];心功能分析提示术后3个月和1年总体EF值在试验组和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3个月:(42.1±3.1)%∶(40.0±3.0)%,P=0.049;1年:(41.9±2.9)%∶(39.8±3.5)%,P=0.042]。IMR值在术后3个月及1年时和EF值呈显著负相关性[3个月:r=-0.145,P=0.013;1年:r=-0.333,P=0.031]。结论:冠脉内联合使用血栓抽吸及冠脉内注射尿激酶、替罗非班、硝酸甘油能够减轻血栓负荷,提高梗死心肌组织水平的灌注,改善远期心脏功能。IMR有较好地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短期和长期心脏功能的价值。

  • 单位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全椒县人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