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源补给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作者:侯颖; 李信; 白灵; 白乙娟; 张淑荣*; 王圣瑞; 郑蕾; 丁爱中
来源:环境科学, 2022, 43(12): 5616-5626.
DOI:10.13227/j.hjkx.202202218

摘要

为探究不同水源补给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于2019年5~11月对北京市北运河水系和永定河水系7条河流进行逐月采样调查,分析不同水源补给河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探究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条河流共监测到9门127种浮游植物,硅藻、绿藻和蓝藻为优势种群,分别占种类总数的40.94%、34.65%和10.24%.浮游植物密度介于(0.24~169.14)×106 cell·L-1之间,均值为38.20×106 cell·L-1,生物量介于0.21~78.50 mg·L-1之间,均值为16.49 mg·L-1.浮游植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均表现为:混合水源补给组>完全再生水补给组>无再生水补给组.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H′均值介于1.56~2.18之间,均匀度指数J均值介于0.47~0.67之间,H′和J均表现为:无再生水补给组>混合水源补给组>完全再生水补给组.RDA排序结果表明,影响混合水源补给组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主要环境因子为DOC、 pH、 Chla、 DO和TP,影响无再生水补给组和完全再生水补给组优势种的主要环境因子为TN、 NH+4-N、 N/P和ORP.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