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理财产品有风险,但只要我们坚持长期主义,大概率会实现预期收益!在客户原有印象中,银行理财产品是储蓄的替代产品,具有收益率较高、风险较低的特征。但进入2022年,头三个月国内各家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中就有超过2000只出现浮亏。该如何理性看待这一现象?资管新规落地,理财产品收益率不再固定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大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资管新规”),资管新规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资管新规最引人关注的是打破“刚性兑付”,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收益,就像买股票、基金一样,投资者自负盈亏。根据监管要求,从今年开始,资管新规结束了3年的过渡期,保本型理财产品将不复存在。资管新规规定,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因此,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仅用于评价投资结果和测算业绩报酬,不代表管理人对理财产品的收益承诺或保障,理财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等于理财产品实际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