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讨小麦不同生育时间灌溉对小麦抗旱性指标的影响及抗旱性的评价,为旱作区小麦的节水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在人工控水条件下,连续2年以7个在豫西旱区主推的小麦品种为材料,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W0)、拔节期灌1水(W1)和拔节+灌浆期灌2水(W2)3个水分处理,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灌水对小麦形态、生理指标、产量、抗旱指数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W1和W2灌溉处理下,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绿素含量(SPAD)都显著高于W0处理,W1和W2处理间差异并不显著;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在不同处理间均表现为W0>W1>W2;灌水次数与灌溉水利用效率呈显著负相关,W1处理下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不同品种间,W0处理下洛麦27和洛麦34的生理指标、产量以及抗旱指数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属于高产高效抗旱型品种,浇灌拔节水周麦22和中育1211的增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洛麦34和洛麦27的增产率最低;增加灌浆水后郑麦136和郑麦22增产幅度最小,郑麦16的增产率最高。表明在水资源相对短缺豫西麦区,灌好底墒水,补浇拔节水是确保小麦稳产高产的关键措施,针对不同品种应根据耐旱特性实施合理的节水灌溉措施,以达到最优的灌溉效率和产量。
-
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