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每年数以万计的住院儿童发生心脏骤停, 仅有一半左右的患儿能存活至出院。及时识别心脏骤停, 尽早启动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在复苏过程中, 心肺复苏持续时间越长, 存活率越低。避免心脏节律恶化成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 尽早使用肾上腺素对改善生存是有益的。对于可电击心律, 建议除颤初始剂量为2J/kg。侵入性气道在复苏中可能是有害的。对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 选择合适的病例尽早行体外心肺复苏有利于改善预后。复苏后应维持正常氧供和常压通气, 采用动脉舒张压、呼气末二氧化碳等生理监测指导复苏后管理, 而亚低温治疗并未在改善预后方面带来益处。脑电图、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早期评估复苏后的神经预后,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钙结合蛋白及体感诱发电位等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但缺少足够的临床研究。
-
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