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评估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RF)病情活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于我院明确诊断为IRF患者16例,回顾分析共21次完整的影像学资料。以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2.76为截断值,将受检者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同期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并抽血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对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并评价超声指标与18F-FDG PET/CT SUVmax及ESR、CRP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活动组13例、非活动组8例。活动组11/13(84.6%)表现为弥漫性增强或线样增强;非活动组7/8(87.5%)表现为散点状增强或无增强,管壁CEUS增强特点构成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3,P=0.009)。两组患者病变区最大厚度、ΔI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ΔI与SUVmax呈中度正相关,r值为0.569(P<0.01),病变厚度与SUVmax呈轻度正相关,r值为0.434(P<0.05),ΔI与ESR及CRP之间无相关性(P>0.05),SUVmax与CRP、ESR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腹主动脉周围病变区CEUS增强程度与IRF活动性相关,对临床评估及随访病情有指导意义。
-
单位北京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