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拥有"不平等的童年",留守女童可能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本研究依据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草山小学五(2)班的田野资料,描述农村留守女童的日常生活、学习、情感,考察其社会地位、生成原因,并试图探索关爱策略。农村留守女童在衣着、饮食、家务劳动、亲子沟通上低于其他群体之外,甚至低于在同一个屋檐下的留守男童。家庭与社区中持续不断地灌输着的"重男轻女"思想,甚至让留守女童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校园生活中,尤其是寄宿制生活,留守女童有着更亲密切的同伴群体,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留守与否对于留守女童的不良影响。与父母相聚、共同生活的短暂时间,对于大部分留守女童显得格外珍贵,而分离是"最痛苦的时候"。"重要他人"的教育期望激发出留守女童的主观能动性,与较高的教育期望相比,留守女童在家时获得的学习辅导非常少,且现实中不难发现留守家庭教育投资上的男孩偏好。班主任等老师不自觉地成为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学校生活中老师们把女生当作弱者而使其受到一定优待。当前,农村留守女童处于整个社会分层与性别分化交互作用的漩涡中心,其成长和关爱需要社会各方更多的合力支持。
-
单位江西省女子中等专业学校; 江西省妇联干部学校; 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