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是内蒙古罕山次生林的典型地段。研究该地区的倒木分布情况以及倒木对森林更新的影响。[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样地内的倒木及其森林更新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发现,倒木样地更新密度为(4 050±824)株·hm-2,枯立木样地更新密度为(2 950±265)株·hm-2,对照样地更新密度为(2 625±237)株·hm-2;赛罕乌拉倒木平均储量有(58.51±16.56)m3·hm-2,其中分解等级Ⅱ、Ⅲ、Ⅳ、Ⅴ级的倒木分布密度分别为(50±21)、(806±198)、(189±76)、(22±5)株·hm-2。研究区倒木主要以"干基折断"的形式存在,占倒木总数的68.78%。[结论]大量倒木积累在林内,对种子、幼苗、幼树等更新产生障碍、拦截、遮阴作用,同时倒木在倾倒瞬间和倾倒后较长时间会对林下的更新幼苗等植物产生严重的压死、砸伤等负面影响,压死砸伤率为5.3%~7.8%。但是适量高分解等级的倒木可促进幼苗、幼树生长,合理利用倒木与森林更新之间的关系,可有效促进森林健康发展。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