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兽之间:中晚唐笔记小说中的“形变”书写

作者:刘顺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0(05): 54-66.
DOI:10.13852/J.CNKI.JSHNU.2021.05.006

摘要

人兽之辨自先秦以来,即以"人之所是,兽之所不是"为理解人性的重要视角,其间虽受到"慈鸟义兽"等现象的挑战,但依然可视为日常生活的基本共识。但中唐的变局刺激了士人关于人性问题的再考量,"心""性"逐步成为此时期思想世界的重要语词,人兽之辨也因之展现出新的变化。处此思想格局之下的中晚唐笔记小说既是此种思想变局的文本印证,同时也因文本特性而成为一种独特的"思想的方式"。人兽形变的书写中,中晚唐对于人兽之辨的理解呈现出与汉魏旧传统的明显差异,从人性与兽性之同观察人性,逐渐成为此时期的新风习。虽然在笔记小说乃至更为正式的诗文中,均难言对于人性问题有了可视为共识的答案,但中晚唐人建基于生命体验的困惑、反思与渴望,却强化了人性问题的真实度与焦灼感,并由此决定了宋儒人性论构建的大体方向。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