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erl技术治疗儿童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

作者:唐明星; 张宏其; 刘金洋; 王昱翔; 郭超峰; 刘少华; 邓盎; 高琪乐; 王龙杰; 郭强
来源:中华骨科杂志, 2016, 36(09): 570-576.

摘要

目的探讨Magerl技术治疗儿童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2004年12月至2014年9月收治儿童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患者63例, 其中16例行后路经寰枢椎侧块关节UCSS空心螺钉固定(Magerl技术)、植骨融合术, 男9例, 女7例;年龄8~14岁, 平均(11±2.3)岁。寰枢关节旋转脱位按Fielding分型:Ⅱ型10例, Ⅲ型6例。其中1例(6.3%)单纯表现为头晕, 11例(68.8%)存在斜颈畸形;14例(87.5%)出现枕颈部疼痛;1例患者(6.3%)存在高位脊髓压迫症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颅骨牵引, 再行Magerl技术固定融合寰枢椎。采用寰枢椎张口位、颈椎侧位X线片及寰枢椎三维CT评估螺钉位置和植骨融合情况。临床疗效评价采用Symon和Lavender临床功能评定标准, 影像学评价采用寰齿前间隙(atlas-dens interval, ADI)和脊髓有效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the cord, SAC)。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顺利完成双侧UCSS螺钉固定, 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无神经症状加重表现, 影像学检查证实UCSS螺钉均通过寰枢椎侧块关节, 所有置入螺钉位置准确, 无寰枕关节活动受限。随访时间3~98个月, 平均(38±14.6)个月。骨性融合时间为术后3~6个月。末次随访时临床功能改善率为93.8%。术后SAC较术前平均增加(6.06±1.29)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为(15.31±0.79 )mm, 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DI较术前平均减少(5.75±1.53)mm,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ADI为(1.94±0.57 )mm, 与术后比较未见明显丢失。结论术前颅环弓牵引结合Magerl技术治疗儿童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是安全、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