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南京附近主要砂砾层剖面作沉积相分析,结合已有的化石和年代资料,认为这套地层形成于晚新生代不同时期,反映了古长江及其支流的历史形成和发育过程,以及与新构造运动,尤其是与青藏高原隆起的联系。研究结果支持将砂砾层分为中新世中期洞玄观组、中新世晚期六合组与黄岗组、上新世(或部分至更新世早期)雨花台组的已有划分方案。根据岩相的纵横变化规律,论证了本区中新世时为汇水湖盆和河流相沉积并存,河流作用向上增强,至上新世主要发育河流相堆积的变化过程。通过对雨花石的成因分析和含化石雨花石的综合研究,表明砂砾层的物质来源大多为近源,是南京周边地区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经剥蚀后再沉积所致。
-
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