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本地实测,结合美国EPA的SPECIATE4.4数据库,建立了长三角区域人为源活性挥发性有机物(VOCs)高分辨率排放清单,分析了区域内VOCs的排放特征和组分构成;计算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结果表明,2017年,长三角区域人为源VOCs 排放总量为4.9×10~(6 )t,其中工艺过程源、工业溶剂使用源、移动源、生活源、储运源、农业源和废弃物处理源排放贡献分别为34.3%、27.1%、19.5%、9.7%、6.1%、2.5%和0.4%。芳香烃和烷烃是VOCs的主要种类,均各占长三角VOCs排放总量的25%。工艺过程源、工业溶剂使用源、移动源和生活源OFP贡献率分别为38.3%、21.5%、16.4%和13.2%,SOAP贡献率分别为26.2%、34.1%、18.1%和17.9%,与VOCs排放量的主要贡献源基本一致。各城市VOCs重点排放行业存在较大差异,重点城市群以石化化工和装备制造为主,区域北部则以木材家具等涂装行业为主。计算表明丙烯、间/对-二甲苯和乙烯是臭氧主要贡献源,甲苯、1,2,4-三甲苯和间/对-二甲苯是二次有机气溶胶主要贡献源。下阶段VOCs的精细化治理可向基于化学反应活性的主控行业转变,可将化工、石化、汽车制造、纺织和木材家具等关键行业治理放在优先位置,同时根据城市特征,制定差异化的VOCs治理路径。
-
单位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