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炎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的心肌T2值、Native T1值及细胞外容积(ECV)值,探讨MRI T2 mapping、T1mapping在急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临床确诊的急性心肌炎患者(研究组)的心脏磁共振(CMR)图像,根据"路易斯湖标准"观察116节段心肌是否存在心肌水肿及延迟强化;选取年龄与急性心肌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4例(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受检者各心肌节段的T2值、Native T1值及ECV值,比较每组内各节段间、两组间各节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心肌水肿节段数(45个)多于延迟强化的节段数(27个),但分布范围大体一致,最多累及第5节段;其中5例未能达到"路易斯湖标准";研究组内与对照组内各心肌节段的T2值、Native T1值及ECV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研究组患者的T2值(5、10、11段)、Native T1值(5、6、8、12段)、ECV值(5段)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心肌炎患者T2值、Native T1值及ECV值升高,能发现传统"路易斯湖标准"不能检出的急性心肌炎病例,建议将MRI T2 mapping、T1 mapping纳入常规扫描序列,并通过分节段评估法,提高本病的检出率。
-
单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中心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