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术中及术后常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发生原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9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13例,根据术中及术后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研究组(发生1种或几种不良事件,230例)和对照组(无不良事件,283例)。分析入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原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血管成功再通率、良好预后率、病死率等,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良事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513例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4.8%(230/513),包括任何类型颅内出血(22.0%,113例)、症状性颅内出血(9.6%,49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23.4%,120例)、新血管流域栓塞(6.2%,32例)、动脉夹层(1.4%,7例)、支架内血栓形成(1.9%,10例)和血管再闭塞(4.5%,23例)等。导致不良事件的原因有再灌注损伤、无效再灌注、机械损伤(支架、导管、导丝)和药物等。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年龄偏大(t=2.298,P<0.05),男性患者占比低(χ2=9.614,P<0.01),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美国神经介入和治疗神经放射学会/介入放射学会侧支循环分级系统(ASITN/SIRs)评分较低(Z=34.378、13.311,P均<0.01)。研究组取栓次数多于对照组(Z=22.677,P<0.01),但血管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2b/3级)率和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率均低于对照组(χ2=19.903、180.191,P均<0.01),术后90 d病死率高于对照组(χ2=52.81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症状性颅内出血和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会影响90 d预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和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
-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长海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