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术界的批评及国民政府组织的政治审查,使得《清史稿》刊行后的命运格外坎坷。清史馆同人"内清室而外民国",这几乎成为学界普遍认可的学术定论。辛亥革命是以共和取代王权,具有公认的进步意义。清史馆同人对此并不否认。《清史稿》所呈现的,确是"不一样的辛亥革命",但也不能笼统地视为清史馆同人"敢于"反对共和、反对民国。由于记载史事的角度不同,《清史稿》留下了光宣文人有关现代中国的特殊记忆,这又在某种意义上成全了《清史稿》作为史学文本的独特性。只有深入分析《清史稿》相关行文的背景与成因,才能对清史馆同人持有"理解之同情",从而避免简单的政治或道德批判。
-
单位澳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