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超声心动图、心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CT)、心脏磁共振(CMR)多模态影像技术对儿童心力衰竭的综合评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今在我院住院诊治的不同病因学导致的儿童心力衰竭病人的超声及影像学资料165例。全部患者均规范进行了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完成脱机定量分析。根据心衰病因学诊断的需要,选择心血管断层扫描(CT)检查及心脏核磁(CMR)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并分析心脏功能。对比不同检查手段对心功能评价的一致性。总结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主要功能及优劣势,探索多模态影像评价儿童心力衰竭的方法。结果:165例心力衰竭儿童病例入组,男性60.0%,平均年龄73.2(11.5,132)个月。其中左心衰竭为主115例,右心衰竭为主50例。心衰病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05例(63.6%)和心肌病60例(36.4%)。ROSS/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8.2%,Ⅲ级41.2%,Ⅳ级20.6%。共73例完成CT检查,其中20.5%通过CT检查补充了心力衰竭病因学诊断。50例完成CMR检查,12例明确了病因学诊断。3D超声评估心功能指标与CMR结果显著相关,包括LVEDV,r=0.914;LVEF,r=0.871;RVEDV,r=0.892;RVEF,r=0.834;均P<0.05。结论:无创多模态影像学可以提高超声心动图对儿童心力衰竭的病因学诊断率。超声心动图与CMR对左、右心功能的评价结果显著相关。
-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