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住院患者的肌肉衰减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肌肉衰减综合征各维度指标对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康复科住院的老年患者377例,根据其是否合并骨质疏松症分为骨质疏松组(112例)和非骨质疏松组(265例),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骨骼肌含量采用四肢肌肉含量(ASM)与身高(Ht)的平方之比(ASM/Ht2)表示。肌肉功能以握力(kg)和步速(m/s)来评定。采用Spearman偏相关分析上述指标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握力、步速、肌肉含量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并构建预测模型,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指标对骨质疏松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骨质疏松组女性比例、体质指数(BMI)、年龄校正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CCI)分级评分均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而平均骨密度、步速、握力、ASM和ASM/Ht2均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均P<0.05)。校正年龄和BMI后,步速、握力和ASM/Ht2仍与平均骨密度呈正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BMI、握力、步速和ASM/Ht2与骨质疏松的发生独立相关(P<0.05)。构建骨质疏松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t(P)=1.354+0.128×年龄+0.107×BMI-0.382×握力-1.970×步速-0.261×ASM/Ht2。进一步性别分层发现,男性组握力、ASM/Ht2及女性组握力、步速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716、0.717、0.646和0.069,均P<0.05),是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用ROC分析显示,模型总的预测效能AUC为0.923(95%CI:0.891~0.948),对应的敏感度为81.25%,特异度为94.72%。在总人群组与女性组,与步速、ASM/Ht2和BMI相比,握力的AUC最高。握力预测男性和女性骨质疏松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6.69和24.01,敏感度分别为90.00%和80.56%,特异度分别为67.92%和84.91%。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肌肉衰减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握力、步速和ASM/Ht2作为肌肉衰减综合征的三个不同维度的重要评估指标,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且其预测效能具有不同的权重和性别差异。
-
单位温州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