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影像学技术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7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并于术后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疗效指标(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跛行距离情况)、影像学评估指标(硬膜外压痕矢径、硬膜外压痕纵轴值、椎间隙后缘高度、棘突顶距),并通过Spearman系数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患者不同时间段JOA评分、跛行距离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ODI、VAS评分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同时间段硬膜外压痕矢径、硬膜外压痕纵轴值、椎间隙后缘高度、棘突顶距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JOA、跛行距离与硬膜外压痕矢径、硬膜外压痕纵轴值、棘突顶距呈负相关,ODI、VAS与硬膜外压痕矢径、硬膜外压痕纵轴值、棘突顶距呈正相关(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采用MRI进行评估,其监测的影像学指标与JOA、ODI、VAS等疗效评分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以作为疗效参考指标,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单位湖北省中医院; 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