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前阵子,有幸看到了这则关于游戏中幼儿生成“扫码支付”情节的案例。对于游戏中个别幼儿生成“用手机扫一扫”的情节,我相信很多教师并不感到意外;当其他幼儿看到这一有趣的动作纷纷效仿时,教师也会对这样的“涟漪效应”感到非常熟悉。类似的模仿在游戏中比比皆是。我很高兴看到班级里的张老师在情节生成之初给予幼儿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并且在“超市”门口贴了两张二维码的图片来顺应幼儿的需求。我也理解张老师在一段时间的观察后产生的纠结:“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只有对价格数字的认知,而没有辨认钱币面值、比较钱币面值大小、兑换钱币等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