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夏季环境质量研究

作者:周英昊; 武震钢; 毛森; 王亚男; 冯曼; 张彤; 于滨; 许翊冉; 徐强; 邱殿锐*
来源:畜牧与兽医, 2020, 52(11): 35-41.

摘要

为客观评价河北省北部寒区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夏季舍内外环境状况,指导奶牛场牛舍设计改造,本试验测定了冀北寒区3种典型奶牛舍夏季舍内外的温热因素(温度、相对湿度)和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风速、空气中PM2.5、PM10、细菌、CO2、NH3含量、光照、噪音强度)。结果表明,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舍外温度、相对湿度、温湿指数(THI)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环境质量相当。各舍内环境质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各舍内温度日变化规律相近,日平均温度相互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舍1日平均湿度最低(P<0.05),每日高湿(相对湿度>80%)、高THI(THI>72)持续时间最短;风速最高(P<0.05),PM10、NH3、细菌含量均为最低(P<0.05),舍内环境质量最优,但该舍噪音最大(P<0.05);舍2日平均湿度、日平均THI最高(P<0.05),每日高湿、高THI持续时间最长;风速最低(P<0.05),PM2.5、PM10、NH3、CO2、细菌含量均为最高(P<0.05),舍内环境质量最差,但该舍自然光照强度最高(P<0.05),采光最好;舍3环境质量居中,人工光照强度最低(P<0.05),存在夜间照明不足的问题。试验结果提示,该地区奶牛舍设计和改造应根据夏季舍内通风、降温、采光、噪音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可采用高举架、大纵跨的有窗结构,同时增加天窗、屋顶通风系统、檐下通风孔、门斗、通气缝等通风结构,屋顶材料可选择酚醛泡沫板和阳光板,结合养殖实际合理安装空调、喷淋和风机设备,配合使用。